General Chemistry

May 31, 2022

Chapter 1

1 物质的聚集状态-气体和液体2022.pdf

1 物质的聚集状态-溶液2022.pdf

物质的聚集状态

  •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:PV=nRTPV=nRT

  • Dalton分压定律

    • P=PA+PB++PiP_{总}=P_A+P_B+\cdots+P_{i}(温度和总体积恒定)
    • 物质的量分数:xi=ninx_i=\dfrac{n_i}{n_{总}}Pi=PxiP_i=P_{总}\cdot x_i
    • V=VA+VB+VC++Vi+V_{总}=V_A+V_B+V_C+\cdots+V_i+\cdots(温度和总压强恒定)
  • 相(phase):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。

    • 气体-一个气相,液体-一、二、三相共存,固体-一个固体一个相
  • 气体的液化
    • 永久气体:室温下不会液化的气体
    • 可凝聚气体:临界温度高于室温
  • 液体的蒸发
    • 气-液两相达平衡时的压强——饱和蒸汽压
    • Clausius-Clapeyron方程
      • ln(P2/P1)=ΔHvapR(1/T21/T1)ln(P_2/P_1)=-\dfrac{\Delta H_{vap}}{R}(1/T_2-1/T_1)
  • 凝固和融化
  • 水的相图
    • AC线不能无限延长

溶液

  • 表示浓度的方法
    • 质量分数:WW+W\dfrac{W_{质}}{W_质+W_剂}
    • 物质的量分数:x=nn+nx=\dfrac{n_质}{n_质+n_剂}
    • 质量摩尔浓度:b=n1000g溶剂b=\dfrac{n_质}{1000g溶剂}
    • 物质的量浓度:c=n1.00L溶液c=\dfrac{n_质}{1.00L溶液}
  • 溶解度
  • g/100g溶剂g/100g溶剂mol/1L饱和溶液mol/1L饱和溶液
  •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
    • 温度:lnS2/S1=ΔHsolR(1/T21/T1)lnS_2/S_1=-\dfrac{\Delta H_{sol}}{R}(1/T_2-1/T_1)(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)
    • 压强:c=KH,c×Pc=K_{H,c}\times P(亨利定律)
  •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
    • 浓度越高蒸气压下降
      • Raoult定律:P=Pio×xP=P_i^o \times x_剂
    • 浓度越高沸点升高
    • 浓度越高凝固点下降
  • 渗透压
    • Π=ρgh=nVRT\Pi=\rho g h=\dfrac{n}{V}RT

Chapter 2

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-2022.pdf

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

  • 径函数,由n, l决定;角函数,由l, m决定。

​ n为主量子数,n=1, 2, 3, …

​ l为角量子数,l=0 (s), 1 (p), 2 (d), 3 (f), …, n-1

​ m为磁量子数,m=0, ±1, ±2, …, ±l

量子数和原子轨道
  • 对于径函数R(r)

    径节面指径函数为零的地方,径节面数=n-l-1

    R2(r)R^2(r)是电子沿径向出现的概率密度

  • 对于角函数Y(θ,ϕ)Y(\theta, \phi)

    只取决于l和m,而与n无关

    Y(θ,ϕ)Y(\theta, \phi)是电子沿角向出现的概率密度

    角节面数=l

    总节面数=n-1

  • 小结

    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的能量和电子距离核的远近

    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轨道的形状

    磁量子数m决定角动量的分量大小

多电子原子结构

基态: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,电子排布是唯一的

激发态:电子的排布不是唯一的

构造原理:按照核内加一个质子、核外加一个电子的方式逐渐构建原子,新增加的核外电子将按以下顺序陆续填满各个原子轨道。

(1s)(2s2p)(3s3p)(4s3d4p)(5s4d5p)(6s4f5d6p)(7s5f6d7p)

能级组

  • 排布规则
    1. 泡利不相容原理——原子中不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,每个轨道最多接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
    2. 能量最低原理——不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,电子总是先进入能量最低的轨道
    3. 洪特规则
      1. 填充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相同的各个轨道时,电子总是先按自旋平行的方式占有各个轨道
      2. 轨道处于半满或全满的状态时,体系能量低
  • 顺磁性:具有不成对电子成单电子、不成对电子数越多,原子或离子的顺磁性越大

Chapter 3

3-1 离子键-价键理论-杂化轨道理论-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-2022.pdf

3-2 分子轨道理论-分子间作用力-氢键.pdf

离子键

离子键:原子间通过正、负离子电性吸引的互相作用称为离子键

  • 离子键的本质时静电引力(库仑力)

    • 离子电荷越大,间距越小,引力越大,离子键越强
    • 无方向性、无饱和性
    • 电负性差值越大,键的离子性越大
    • 阴离子:大球;阳离子:小球
  • 离子键的强度

    晶格能(U):气态离子形成1mol离子晶体的过程释放的能量

    影响因素:离子间距,离子电荷数,晶体类型

    晶格能越大,硬度越大,熔点越高

  • 离子半径

    正离子的离子半径比同一元素的原子半径小

    负离子的原子半径比同一元素的原子半径大

  • 波恩-哈勃循环

共价键

经典路易斯学说

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

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距离称为键长,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对数目称为键级

键角: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

极性共价键:成键电子对在其中一个原子周围出现几率大的共价键

非极性共价键:没有极性

价键理论

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必要条件

  1. 2个原子的夹层轨道上有不成对电子,自旋相反
  2. 2个原子轨道必须有最大程度的重叠

共价键的本质:原子相互接近时轨道重叠,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使能量降低而成键

共价键的特点:饱和性(不成对电子用完了,就不能再形成共价键)和方向性(形成的共价键会有一定的角度)

共价键的类型:

  • σ\sigma键:头碰头
  • π\pi键:肩并肩,没有σ\sigma键稳定

简单的价键理论不能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

杂化轨道理论

需要掌握外轨型杂化轨道

  • spsp杂化轨道:两个spsp杂化轨道互成180° ,直线型(激发-杂化)
  • sp2sp^2杂化轨道:1个ns轨道和2个np轨道组成三个sp2sp^2杂化轨道,夹角为120°,平面三角形
  • sp3sp^3杂化轨道:1个ns轨道和3个np轨道组成四个sp2sp^2杂化轨道,夹角为109°28‘,四面体
  • sp3dsp^3d杂化轨道:1个ns轨道、3个np轨道和1个nd轨道组合成5个能量相等的sp3dsp^3d杂化轨道,夹角为90°、120°,三角双锥
  • sp3d2sp^3d^2杂化轨道:1个ns轨道、3个np轨道和2个nd轨道组成6个能量相等的sp3d2sp^3d^2杂化轨道,夹角为90°,八面体

  • 乙烯分子:一个σ\sigma键,一个π\pi

​ 乙炔分子:一个σ\sigma键,两个π\pi

  • 杂化轨道随着s成分的增加键能增大键长减小
  • 杂化轨道分为等性(成键)和不等性(成键+孤对电子)杂化轨道两种

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(VSEPR)

  • 价层电子对=成键σ\sigma电子对+价层孤对电子
    • 分子的空间构型仅取决于价层电子对中的成键σ\sigma电子对的空间位置
    • 排斥力
      • 孤电子对对孤电子对>孤电子对对成对电子对>成键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
      • 90°>120°>180°
      • 中心原子电负性越大,成键电子对排斥越大
      • 配位原子电负性越大,成键电子对排斥越小
      • 多键对多键>多键对单键>单键对单键
    •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=A的价电子数+A成键的配位原子数n+负离子电荷数正离子电荷数2=\dfrac{A的价电子数+与A成键的配位原子数n+负离子电荷数-正离子电荷数}{2}
      • O,S,Se,Te作为配位原子不计数
      • 形成双键-1,形成三键-2
      • 1.5->2,2.5->3

分子轨道理论

  • 要点
    1. 分子中,电子不再属于单个原子
    2. 分子轨道近似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
    3. 满足
      1. 泡利原理: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
      2. 能量最低原理:能量较低的轨道填满之后,才能填入能量较高的轨道
      3. 洪特规则:当电子填入2个以上等能量轨道时,电子总是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占据这些轨道直到半充满。
  • 两个原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两个分子轨道
    • 成键分子轨道:能量低,电子云密度大
    • 反键电子轨道:能量高,电子云密度为零
    • 波函数叠加,相位相同波增强,能量降低。
  •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原则
    • 能量匹配原则: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之间可以进行线性组合
    • 对称性匹配原则
      • 对称轨道:s-s,px-px (σ\sigma轨道)
      • 反对称轨道:px-py (π\pi轨道)
    • 最大重叠原则
      • 键级=成键电子数反键电子数2\dfrac{成键电子数-反键电子数}{2}
      • 键级越高,键能越大,键长越短
  • 同核双原子分子
    • 有单电子,有顺磁性
    • 键级不是0,就能稳定存在
    • 详见ppt

分子间作用力

  • 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一种比化学键弱得多的相互作用力

    • 短程作用,对距离非常敏感
    •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
  • 分子的极性

    • 同核双原子分子:非极性键
    • 异核双原子分子:极性键
    • 结构对称的多原子分子,键有极性,分子没有极性
  • 分子间作用力

    • 取向力(刻松力)
      •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
    • 诱导力(德拜力)
      •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,使非极性分子有极性
      •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也会有
    • 色散力(伦敦力)
      • 核外电子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正负电荷重心分离,产生瞬时偶极
    • 氢键
      • 存在于分子之间和分子之内的作用力
      • 分子中与高电负性原子X以共价键相连的H原子与另一分子中一个高电负性原子Y之间形成的弱键
      • N、O、F的氢化物分子
      • 氢键的强弱与X,Y的电负性与大小密切相关
      • 分子内氢键降低沸点,分子间氢键升高沸点
    • 大部分分子间作用力以色散力为主
      • 非极性分子,分子间色散力随分子量增加而加强
      • 稀有气体,水分子与稀有气体间的诱导力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大

Chapter 4

4 化学热力学-2022.pdf

热力学第一定律

  • 体系:指研究的对象,包含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物质

  • 环境:在体系之外,与体系密切相关的部分

  • 体系分类

    • 敞开体系:能量+物质
    • 封闭体系:能量
    • 孤立体系:无交换
  • 状态:体系所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

    • 始态
    • 终态
  • 状态函数

    • 内能U、焓H、熵S、自由能G
    • 广延性质:有加和性
    • 强度性质:与物质的量无关
  • 过程与途径

    • 过程:体系的状态随时间发生变化
    • 途径:体系变化过程中具体经历的状态
  • 热力学第一定律:能量守恒定律

    ΔU=q+w\Delta U = q + w,w-功(+:环境->体系),q-热(+:环境->体系)

  • 体积功的计算

    • 膨胀功:w=FΔL=PΔVw=-F\cdot \Delta L=-P_{外}\Delta V
    • 可逆过程和最大功
      • dw=P×dvP×dvdw=-P_{外}\times dv\approx -P_{体}\times dv
      • w=(nRT/V)dV=nRTln(V2/V1)=nRTln(P1/P2)w = -\int (nRT/V) dV = -nRTln(V_2/V_1) = -nRTln(P_1/P_2)
    • 压缩功(压缩次数越多,环境对体系做功越小)
      • dw=Pdvdw=-P_{体}\cdot dv
      • w=(nRT/V)dV=nRTln(V2/V1)=nRTln(P1/P2)w = -\int (nRT/V) dV = -nRTln(V_2/V_1) = -nRTln(P_1/P_2)
  • 可逆过程
    • 相变点发生相变

热化学

  • 恒容热效应
    • V=CV=C, dV=0dV=0
    • ΔU=qV\Delta U=q_V
  • 恒压热效应
    • P=P=C,dP=0P_{体}=P_{外}=C, dP=0
    • ΔU=qP+wP=qPV1V2PdV\Delta U=q_{P}+w_{P}=q_{P}-\int^{V_2}_{V_1}P_{外}dV
    • qP=ΔU+P(V2V1)=Δ(U+PV)q_P = \Delta U + P_{外}(V_2-V_1) = \Delta (U+PV)
  • 焓与焓变
    • 定义:U+PV=HU+PV=H
    • ΔH=qP\Delta H=q_P
    • 如果只有固态和液态的反应,Δ(PV)\Delta(PV)较小,ΔH=ΔU+Δ(PV)=ΔU\Delta H=\Delta U+\Delta (PV)=\Delta U
    • Δ(PV)=ΔnRT\Delta(PV)=\Delta nRT
  • 热容
    • C=q/(T2T1)C = q/(T_2-T_1)
    • 比热容:c=C/mc=C/m,摩尔热容:Cm=C/nC_m=C/n
    • CV,mC_{V, m}:摩尔恒容热容,Cp,mC_{p, m}:摩尔恒压热容
    •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:CV,m=3/2RC_{V, m}=3/2 RCp,m=5/2RC_{p, m}=5/2 R
    •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:CV,m=5/2RC_{V, m}=5/2 RCp,m=7/2RC_{p, m}=7/2R
    • ΔH=CpΔT\Delta H=C_p \Delta TΔU=CVΔT\Delta U=C_V \Delta T
  • 盖斯定律
    • ΔfHmθ=niΔfHm,生成物iθnjΔfHm,反应物jθ\Delta_f H_m^\theta = \sum n_i \Delta_f H_{m, 生成物i}^\theta - \sum n_j\Delta_f H^\theta_{m, 反应物j}

复习

普通化学A(上)-复习-2022.pdf


Profile picture

Edited by Daniel Shao. Homepage